谈谈有效临贴?xml:namespace>
屈指算来,与书法的际遇已近四十年,可真正去感受和探究书法也就退休后近五年功夫,在中国书法会员、宝钢书画社刘庆荣等几位老师和上海书法会员、宝山区老年书法秘书长李思民老师指点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有100多遍,有点进步,但仍在探索写字书法诀窍,别的同学都考书法十级,但自己还不敢去考级,生怕出洋相。但在临帖方面,有点感悟。
一是要学会审美和用笔锋。
最初准确的审美可以帮我们择贴,临帖过程中的审美可以帮我们取舍,创作中的审美可以帮我们确定书写风格或是明确的取向。因为审美是具象的也是很抽象的,它有看太多的玄奥,所以尤为重要,一定要学会科学客观的审美,抵制狭隘的个人偏好。我初临颜真卿的字帖,感到刚劲有力,特别是用毛笔的笔锋像刀刃一样,但细细体会并不是这样,正如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所讲的“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能用锋,只要随势自然挥之即可。不会用锋,毛笔就如同刷子点画在纸面刷抹,不可能有入纸的深度感。
二清理思想,明确临帖目的。
选帖就像谈恋爱,是两个人事情,选帖前先清楚自己要什么,是简简单单培养一下爱好。深层次的选帖就考虑是入门还是理性的则贴。比如我临《十七帖》,就是解决毛笔在小草的运用。临写“二王”的手札,和兰亭序《祭侄文稿》。就解决用线条表现情感,或喜或悲,或兴奋或忧郁,在笔锋上的表现,收笔的技法。
三临帖方法。
首先是精准临摹。正如李老师所讲,精临的目的是练习准确把握古人笔法的能力。无论笔法、字法、章法都要认真刻画,在具备书写性的前提下越精越好,正所谓:临身骨,骨在;临其貌,貌在;得其笔,笔在。他还说,你到文具店买米子格的书画纸,把兰亭序的字放大,一个字一个字的临。用有机玻璃压住字,看准每一个字所处的米子格的位置,用心揣摩后,再下笔来写,可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嫁接临帖。这种方式是从临到创最有效方法,在基本帖的取舍嫁接或是置换生发。比如《怀仁集王圣教序》,就是经典的集字成篇的经典,学会用笔,学形或线或点,随机置换。由生到熟,在严格的临帖的把握下,经过一定的积累,形成多位书法家作品慢慢进入书法的意境,那时才感到写书法的快乐。
这是近十年来我对临帖的几点感悟。近日,宝钢报刊登了我临帖写的字“马带祥云去,羊挟惠风来”,一副对联,自己越看越难看,只是书写字而已,真是羞得我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