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学习团队在康健社区成立已有两多年了,这一学习团队的产生来源于居民的实际需求,队员群体有针对性,因此队伍相当稳定,且学习兴趣高涨。胡运通老师通过自学掌握书画装裱的技能,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社区老年爱好者的学习。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对学员的释疑工作,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学员们每次前来上课,都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带来,学员、教师相互点评,并通过课程学习,将原本不易保存的纸张变成漂亮的、可展示、易收纳的轴幅或镜片。这些作品凝聚着学员和老师的心血,愉悦着学员的身心,美化着学员的生活。当每一学期结束,学校会举行学员作品的展示活动,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分送到社区敬老院及辖区内的为老服务组织,既作为课程效果的宣传,又提高学员学习兴趣,赋予该课程更多的公益价值。教师则会根据每个学员的作品情况给与评价与建议,让每个学员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学员也会在一学期学习后通过反馈表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 书画装裱学习团队,培养了学员独立完成作品的技能,基本能独立操作装裱工具,完成装裱工序,并获得完整的书画装裱成品。在学习过程中,愉悦了学员的身心,由学习及操作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感受中国书画与装裱文化的历史积淀。学习团队优秀作品的评选及赠送给敬老院的活动,传递了人文情怀,提升该课程的公益价值,既作为团队效应的宣传,又提高队员学习兴趣,将整个团队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感染力辐射到社区更多的角落。 因此,书画装裱学习团队不但深受参与队员的喜爱,也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与欢迎
长桥地书艺术沙龙在长桥街道老年学校和植物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11年7月8日成立。沙龙的宗旨是:“广交朋友、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提高书艺、老有所乐、和谐健康”。同时,根据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搞好团队建设。沙龙成立时有成员32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目前已有成员70人,一般都是离退休干部、教师、科技工作者及退休职工。 沙龙刚开始时以写地书为主,后来全年分上下两学期开展学习活动。每星期二上午在植物园教室内由指定教师上课,先后学写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基础课程(有时也请顾问和画班老师来讲课),每节课有作业布置,下次上课时带交并挂在四周墙上请老师点评。基本做到教与学相结合、作业与点评相结合、辅导与临帖相结合、地书与笔书相结合,使学员的书法艺术有了长足的提高,每次学习日被学员们称为“快乐的星期二”。2013年,沙龙有7名成员参加了徐汇区书画协会。今年上半年,有多名学员的作品参加了徐汇区书画作品展和西南文化中心书法作品展。下半年沙龙全体成员在徐汇区文化中心五楼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书法展览,9月25日和26日两天在上海植物园桂花林边进行了一次大型书法展,展览作品达175幅,得到了参观者一致好评。团队活动内容丰富、面向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参观了中国馆书画展、上海市及徐汇区书画展。2013年组织沙龙成员到高桥书画院和浙江兰亭等地参观学习。今年5月,又组织沙龙成员到祝桥参加了徐志钧个人书法展。6月1日,又参加了郝喜霖老师书法作品展开幕,并参加了与上海交大书法班的交流活动。这两年春节前夕,团队都组织沙龙成员在植物园内为社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两千多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为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植物园内搞花展、书画展,沙龙都安排学员为其值班、服务、自觉当好志愿者,得到了植物园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沙龙两名成员得到植物园优秀志愿者奖励。
华泾镇老年健脑珠算心算沙龙成立于2010年,现有成员50人,平均年龄67岁,团队于2014年荣获“上海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称号。 团队以学习、传承、保护、发展珠算文化为己任,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珠算心算活动,交流切磋技艺,提高学习兴趣,为老人们搭建交流平台,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团队氛围。沙龙成员连续5年参加海峡两岸珠心算通信赛,编排学习珠码手指操、珠算课间操、算盘健身操等健身娱乐活动,引入了数独、魔方、巧算24点等益智游戏,极大地丰富了珠算沙龙的活动内容。 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回馈社会,珠算沙龙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居委开展珠算文化巡讲活动,赴养老院与住养老人一起玩算盘,目前华泾镇的2家养老院和4家居委学习点开设了珠心算班,珠算课程还辐射到枫林第二敬老院、逸仙敬老院等镇域外乃至外区单位。
华泾镇网上学习小组成立于2009年,团队由爱好网上学习的社区居民组成,学习上海市终身学习网、徐汇终身学习网、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等网上学习资源。积极参加网上组织的各类征文、竞赛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团队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学习团队”,“上海老年人学习团队”称号、徐汇区社区优秀学习团队;团队多名成员获得“上海市网上学习优秀学员”。
康健社区皮影学习团队成立与2006年8月,共26人,包括皮影队老艺人、辖区学校辅导员、社发科、社区学校专职教师、上师大学生。“桂林皮影”2013年已成为上海市“非遗”项目。康健社区皮影学习团队,尝试探索和利用多种手段将皮影知识、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康健皮影学习团队组建后有明确的团队章程和目标,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与交流,鼓励学员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创新,学以致用,奉行“以公益性演出为基础,以街校合作项目为抓手,以创新活动载体为突破” 的宗旨;充分发挥 “自主学习、广泛宣传、老少携手、活动多样”的特色,为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略尽绵力,致力培育和打造有影响力的皮影学习品牌,,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多年来,康健皮影学习团队坚持社区公益性皮影戏“周周演”活动,定点定时定专人负责,专门梳理出演出剧目,并印制成宣传册页,普及皮影文化。同时,学习团队与辖区内六个学校联手,通过皮影展板进学校的宣传,宣传页的发放、学生皮影兴趣小组的成立、传统皮影剧与新编皮影剧送戏进学校等多种方法,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皮影知识。 康健学习团队积极开拓更大层面的宣传平台。2012年6月20日,解放日报刊登了《老艺术演新题材,能否闯出一片天》一文,介绍了皮影学习团队演出新编剧目《常回家看看》;2013年6月10日,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现场,康健皮影学习团队的老少成员一同为前来参观的居民奉献了一台高质量的节目,让居民既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又体验了现代理念在民族文化的媒介中所体现出的勃勃生机。
近几年来,长桥社区学校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把社区教育纳入地区发展规划”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总体目标,精心培育,扶植富有特色主题的“茶道队”建设,徐汇区长桥社区学校成立茶道队至今约10年左右,从羽毛未丰的雏鸟到长成学飞,如今羽翼丰满自由翱翔。随着团队建设的日臻完善,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来参加学习,随着参加学习人数约日剧增,长桥社区老年学校勇于创新,2009年开始在街道领导与上海茶叶大力支持下,选拔学员骨干组建“茶道队”,通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完善,不但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环境,提升社区居民文化修养,艺术品位、文明礼仪和健康长寿,更为构建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茶道队”聘请了上海市茶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秋萍女士、高级审评师培训专员方振祥、夏泉龙、潘丽萍等专业老师组成专业指导队伍。在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师生协作,选取、梳理了适合社区老年居民的学习内容,创新编写了《茶道》课程教材,在2011年被徐汇区学院采用成为区本教材。茶道课程在2010年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茶道队”从课程班衍生到学习团队,成为长桥社区老年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示范,是教师和队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身为班长的吴志铭和一些老学员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团队成为核心的团队骨干,互帮互助,无私奉献、发挥了切实而有效的积极带头作用,团队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架构起队员与指导老师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学校与团队之间的理解、沟通的桥梁,团队的学习气氛浓厚,团队活动内容丰富,大家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做好笔记,踊跃回答提问、勇敢提出疑惑。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整个团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教学互动、奋发向上。在评茶课中,团队骨干主动为大家服务,传递茶样,分茶品尝。在实践课中,学员们切磋泡茶技艺,交流体会,共同提高,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乐融融。 团队作为长桥社区教育对外窗口,经常有接待展示任务,队员们抽出大量的时间反复编排与演练,确保了任务的完成,得到一致好评。茶道队还热心公益,用自己所长为阳光之家和养老院点亮一盏灯,让更多地老年人享受到学习快乐。2012年4月通过多方努力,申报挂牌为徐汇区《长桥社区(老年)茶道工作室》,2014年又申报成功上海市长桥茶道工作坊。这种课堂学习的延伸更让茶道队增强了凝聚力,体现了一个团队一个家,社区教育靠大家。
田林红枫艺术团腰鼓队从1999年刚开始建立时的21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人腰鼓队”, 十五年来,给无数的老人带来了身心的健康和愉悦,这支队伍为巩固和发展文明社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多次被授予 “社区志愿者示范团队” 、“优秀群文团队” 2003年被全国妇联国家体育局评为 “全国亿万妇女巾帼文明健身队” 的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 一、组织健全、管理严谨、基础坚实 田林百人腰鼓队,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管理组织机构:组织上很健全,设有队长、政治指导员、艺术指导员、副队长(后勤、财务),设有8个分队长,都有素质较好的志愿者担任,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样的组织形式切实保证了团队思想工作有人抓,财务帐目有人理,后勤保障有人管,教学工作有人做。在这些核心队员的带领下,团队有序地开展既有集中、又有分散的训练活动。每周一、周四早上在田林文化活动广场大部队训练;每周二上午和周三晚上小部队排练舞台演出节目和新队员腰鼓培训,还定期听健康保健讲座。达到科学健身、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二、紧跟潮流、 “鼓”“舞”结合、科学健身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腰鼓队在每周一、四大部队活动训练中,将“鼓”和“舞”,做到鼓舞常跳常新。自己编排的动作不仅继承传统的简洁、刚强,而且容入了科学的健身功效,更具观赏性的舞美动作给周围观众以美的享受。团队的领导们勤于学习、善于借鉴,用生活中的日常道具演奏新的乐章,舞出新的风采。 三、投入社会、服务社区、乐在其中 腰鼓队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在区文明办组织的 “蓝天下的至爱” 活动中,以田林百人腰鼓队的名义捐款1000元,以表示全体队员的一片爱心,平时能积极配合街道社发科和文化中心的工作,不管有什么任务都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因此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为了断开拓创新。又策划了”和谐中华 老少同乐”活动。使其不仅成为学校时尚、健康的课间活动之一,也为我们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