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冈小学冈上香茗茶艺社团
创建于 2001 年 负责人:孟好 来自: 嘉定区
       外冈小学教师茶艺社团已经成立十多年了。这些年来,社团的成员在不断增加,社团的活动也日益丰富。老师们在社团活动中互学茶文化,共讨泡茶技艺,为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减压消乏,促进同事情谊,提升自身素养。
       在外冈小学,茶艺社团的老师们每人桌上都有一套茶具,闲暇之余,泡上一杯香茗,慢慢啜饮,凝神静心,为接下来的工作积聚活力;家长来访,为家长倒上一杯,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共商孩子的教育问题;学生因犯错来到办公室,递上一杯盛满殷切期望的茶汤,教育难题往往会容易很多……  
      外小茶艺社团的老师们用自己爱茶的心去爱教育,也影响了不少同事、家长和学生,他们虽然不是茶艺社团的成员,但也是一个茶人,用自己的行动喜欢着我们的茶,喜欢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习资源 (全部0项)浏览更多 »
茶叶为什么会有梗? 来源:茶小白研习所

在泡乌龙茶、普洱茶和黑茶时,你会不会有“额,怎么这么多茶梗”的想法?有时还会把粗大一点的梗拿出来丢掉?

其实茶梗并不是混进茶叶里的杂物,相反它存在的价值非常高。接下来,编辑就跟你好好聊聊“一条茶梗的故事”。

采摘标准

这里我们先说一个概念,就是采摘标准。对绿茶来说,一般都是采摘嫩叶,嫩叶中极少有茶梗。

而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口感需要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比如大益出品的7592,就拼配了累积一年多的普洱茶梗,以求它独特的口感。

此外,甚至还有茶友会专门收集普洱茶梗,配上台地茶压制成砖,陈化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喝,香甜可口,风韵迷人。

压制需要

茶梗对于压制来说,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黑砖茶。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

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还有茯砖茶,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影响透气,不利于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和繁殖,因为金花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所以,下次遇到茶梗,请不要再把它丢掉了,要知道,在某些茶里,好茶是必须要“有梗”的。

(来源:茶小白研习所,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投茶量把不准?茶再好也泡不出味道!

茶叶在水的冲泡舒展中尽情的展现,每一次的体味都有着别样的感受,然而口感也有不好的时候,比如太苦太涩、太淡水味重,等等一些很难入口的情况,而这时就要注意冲泡时投茶量的控制了。

投茶量是个技术活,究竟放多少茶叶,主要和泡茶器具、茶性和品饮习惯有关。

投茶量根据泡茶器具大小决定

泡茶时,可先根据饮茶人数来决定泡茶容器,饮茶人数多自然选择容量大一些的茶器,选好了茶器再根据茶器的容量来决定投茶量。

可以根据器具的大小,适当增减投茶量,这样既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茶汤滋味淡,也不会因为投茶量多在后几泡因为茶叶膨胀丧失注水空间。合适的投茶量,茶叶在泡茶器具里占据的比例是相对应的。

以大盖碗、中盖碗、小盖碗为例:

大盖碗投茶量10克,适合5人以上品饮;

中盖碗投茶量7克,适合3人品饮;

小盖碗投茶量5克,适合1人品饮。

投茶量根据茶品滋味特色决定

不同的山头、不同类型的茶都会具有不同的滋味特征,所以投茶量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别。

茶品不同所追求的滋味自然不同,像普洱生茶追求滋味刚烈的茶类,投茶宜多不宜少,少了就寡淡无味,品不出生茶的独特滋味;像普洱熟茶这种滋味浓郁醇厚的茶,宜少不宜多,多了就会泡出中药色苦涩难以入口。

投茶量根据饮茶口味喜好决定

有人喜欢滋味淡一些,有人喜欢滋味浓一些,有人喜欢滋味刚刚好,所以投茶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冲泡器具和茶品特点的不同来决定投茶量,饮茶者的口味喜好也是决定投茶量的一个因素。

最后补充一点:干茶中的各类物质因为溶出节奏和速度以及温度条件不一样,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令茶汤产生不同的品饮效果,而品饮效果主要跟茶汤中各类物质的溶出浓度比例相关。

在投茶量和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手法固定的情况下,越高的水温越利于香气的激发,且越令茶汤中各类物质溶出速度加快。

在水温和投茶量固定的情况下:浸泡时间越长,各类物质的溶出就越多,滋味也就越浓。

在浸泡时间和水温固定的情况下:投茶量越多,其溶出物就越多,且滋味就越浓。...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泡茶出汤留不留根?

泡茶时,关于某几泡特定的茶汤,总有着让人纠结“去留”的问题,为了帮小白们涨知识,我们就来帮大家总结并解答一下。

一、用玻璃杯、大壶泡茶时,为什么每次添水前要在茶杯中留三分之一的茶汤?

这种泡法叫做留根泡法,针对的是茶叶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

最常见的就是玻璃泡绿茶或白茶(老白茶很耐泡,这里主要讲的是新茶),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冲饮滋味和口感体验,避免第一泡是柔滑鲜香,第二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除了在玻璃杯泡上,像大壶泡花茶、大壶泡红茶也是经常采取留根泡法。

想想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起码已经到了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一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第二壶的茶就不怎么有喝的欲望了哦。

二、为什么用紫砂壶、盖碗泡茶时,出汤时却要把茶汤倒干净?

这是因为盖碗和紫砂壶的容积非常小,如果留余汤在里面,余汤会很快变浓,影响下一泡茶汤滋味的,特别是冲泡岩茶或生普、熟普等滋味较浓强的茶叶时,如若不出干净,下一泡茶汤必然是带着些许苦涩浓稠。

如果你问“那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我们的答案是当然可以!只不过在用盖碗和紫砂壶时,更多的是去体验记录每一泡茶汤的变化,此时用留根泡法的话,倒失了这个风趣了。

(来源:茶小白研习所,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普洱茶老黄片有什么样的特点

黄片的介绍

所谓“黄片”说得直白点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真正弄清楚它的人没有多少。

普洱茶黄片其实是指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黄片”。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一般都是第三叶。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

老黄片的形成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老黄片的优点

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黄片是“病叶、枯叶”,这是不对的。因为那样的叶子茶农是不会采的,原料收购时也是不会过关的。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老黄片的冲泡

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来源:茶社会,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茶叶加工六大工序的目的和作用!

萎凋

鲜叶在通常气候条件下,薄摊散发水分,使叶质逐渐萎软,叶片面积萎缩,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青草气逐渐散发,透出清香。鲜叶内的有效化学成分随着水分蒸发逐渐向有利于品质的方面转化,萎凋过程实际上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萎凋程度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几道工序的正常发挥和该茶类品质的优劣。

杀青

鲜叶经高温作用,酶的活性遭到破坏,制止了叶内主要化学成份茶多酚的酶促氧化,通过高温去掉部分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除去部分青草气,透发良好香味,杀青是保证和提高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同时又是形成黄茶、黑茶品质特征的基础。

揉捻

是用揉与捻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或圆形,塑造茶叶的外形,同时通过揉捻力的作用,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附于叶张表面,便于冲泡。

发酵与做青:发酵在制茶学上是专指鲜叶细胞组织损伤,引起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一系列的内含物质的氧化、聚合、缩合,形成有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等,以及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它既不是微生物发酵,也不是单纯的化学变化即氧化过程。发酵是形成红茶红汤,香味鲜浓甜醇或浓度鲜爽的重要过程,没有发酵过程就不能形成红茶的品质特征,这个过程从揉捻(或揉切)开始即已进行,至揉捻结束发酵程度常已达到或接近,因此发酵并不是一道单独的工序。

做青

是形成青茶(乌龙茶)类品质特征的关键,是通过摇青(筛青或碰青)与凉青相结合的方法,使叶子旋转跳动并相互碰撞摩擦,叶缘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在酶促作用下氧化,叶缘出现红褐色即产生轻发酵或半发酵过程,同时在凉青过程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内含成分更加醇化,形成青茶类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或橙黄、香馥味醇厚的特殊品质。

渥闷

是在杀青工序后,酶的活性被破坏,再在湿热作用下使叶子内含物发生—系列的热化学反应,产生叶色黄变或黄褐,香味纯的品质特征。其中黑茶的渥堆工序湿坯闷热时...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秋燥,该怎么喝茶?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气阳伏阴显,天清气肃,为顺应自然,作息应当早睡早起,敛神收气。

喝茶有助于使情志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那么,夏去秋至,茶该怎么喝呢?饮茶方面,推荐多饮乌龙茶、白茶、普洱生茶、绿茶、黄茶为益。

乌龙茶

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处暑多喝乌龙茶,有助于尽快适应秋夏转季。

白茶

白茶、普洱生茶、绿茶、黄茶性寒,都有降火解燥的功效,白茶俗称女人茶,滋味较甘甜,尤其饮用老白茶茶效更佳。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建议饮用年份较久的,因为生茶新制作出来对胃刺激性较大,饮茶不习惯的可能会带来胃不适。

绿茶、黄茶

绿茶及黄茶保留茶中原有的营养物质最多,绿茶一般春茶最好,而黄茶市面上相对较少。

柑普茶

柑普茶虽是熟茶制作,但柑果性寒、理气,刚好中和茶性,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喝茶养生小贴士

处暑过后气候变化大,很多器官都在一个过渡适应的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的脾胃。所以在此季节,最好少喝凉茶。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并不适合入秋季节饮用。(来源:茶事频道)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苦荞茶是什么的茶?

苦荞茶是将苦荞麦种子筛选、烘烤制成的一种饮品。苦荞学名鞑靼荞麦,分为普通苦荞和黑苦荞。普通苦荞外壳为黄白色;黑苦荞即珍珠黑苦荞,有“黑珍珠”之称,外壳呈深黑色。苦荞茶富含蛋白质矿物元素和人体必须的9种脂肪酸、亚油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健脾开胃,通便润肠。长期饮用有益身体健康。因为富含天然硒所以又叫天然硒野兰乔茶。

苦荞茶的功效与作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味苦,性平寒,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1、苦荞茶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2、常饮用苦荞茶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同时还可改善心脑循环,清除体内垃圾,消除疲劳,恢复能量。

3、苦荞茶中的粗粮膳食纤维增加皮肤抗氧化功能,让皮肤健康光泽,美容养颜,增加人体免疫功能。苦荞中所含的苦荞黄酮(芦丁),对糖尿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功效。

苦荞茶禁忌:

1、胃寒、胃病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会造成反酸腹泻的现象

2、有黑苦荞过敏史者谨慎食用

3、低血糖及严重体型瘦弱人群请谨慎食用

苦荞茶适用人群:

1、肥胖者

2、经常在外用餐的人士

3、经常久坐或者驾驶汽车的人士

4、经常精神紧张的脑力劳动者

5、饮酒过量的人士

6、习惯性便秘者

7、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人士

8、患有糖尿病的人士

9、妊娠期的女士可以长期食用(来源:爱谷者)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你真的会取茶吗?

经常有茶友会说,你还用夹子/勺子取茶,多麻烦,直接用手不就行了。其实,用手取茶叶的确是会破坏茶叶的风味的。

茶叶最怕潮湿或异味侵入,人的手每天接触很多地方,难免会携带一些细菌和微生物,手上还容易出汗或者沾染水分。

如果手伸入罐中取茶叶,就会将微生物和水分带进茶叶罐中,破坏罐内原本干燥环境,而阴冷湿润的环境又为微生物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茶叶的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也可能因细菌繁殖而加快变质。

茶道中,讲究专壶,专勺,专茶,意思就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同理,一把勺子也只从一种茶罐里取茶。

只要不直接用手取茶,勺子的材质倒是皆可,以木制为佳。

此外,用完的茶勺一定要洗净后干燥,切不可用没有清洗或尚未晾干的茶勺取茶,理由和前边一样。有条件的茶友,清洗后可以把茶勺放在消毒柜中消毒,再进行第二次使用,这样的茶勺,对茶叶的保存最好。

有时,茶友图方便,直接拿着茶叶罐子把茶叶颠出,这种方法当然也可以。至少不会因为伸手去触碰茶叶而导致茶叶受潮。

但这样的方法对茶叶的投放量比较难控制,一旦茶叶倒多了,一定不能将茶叶再捡回罐中,即便是一把新壶也不推荐这样做,因为不清楚壶中的环境是否潮湿,是否有茶垢,是否有细菌,很容易使整个茶叶罐里的茶叶遭到污染。

除了取茶方式影响茶叶保鲜度外,保存也很有讲究。红茶、普洱茶、青砖茶、老白茶等,最好存于锡罐、瓷罐中。而玻璃瓶不是不可,只是一定要远离阳光直射,从这个角度来说,瓷罐依然是存放茶叶的首选。

绿茶——尤其是新下的绿茶,以嫩芽的清新香气取胜,所以对储存环境要求特别严格。

在环境温度高于25℃时,绿茶就会开始泛黄失香,影响风味。这时,就要把它存放于冰箱中,且一定要采用密封性好的容器,不然容易和冰箱中的其他储存物串味。

对于饮茶量大的茶友,大量的绿茶,最好分装成足够几天的量,分别放在较小的容器内储存。避免每次取用时,大包茶叶的温度骤升又降,几次之后,难免会影响茶叶的风味和营...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世界多个产茶地,带你去看另一种风景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多地都在种植茶叶,每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人文特色,今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产茶的美丽地方吧。

印度大吉岭

大吉岭是世界著名的产茶地,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其藏文名字取“金刚之洲”之意,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脉。

大吉岭地区降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地多雾的气候,特别适合茶叶种植,所出产的大吉岭红茶与中国祁门红茶、锡兰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具有高贵的身价,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中品质较好的红茶具有“麝香葡萄味”,口感细腻品质良好。

日本静冈县

静冈县处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是日本的主要交通要道。境内有富士山,有爱鹰山、远笠山等火山所在的富士火山带,是日本著名旅游胜地。

当地降雨量充足,呈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茶叶生长,静冈县茶叶年产出量占据日本年产茶量的45%以上,“静冈茶”更是日本著名的茶叶商标。当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增值当地茶叶产业。

韩国济州岛

济州岛虽然不是传统的产茶地,但韩风吹得比较大,各种济州岛茶园化妆品、食物、饮料等层出不穷,直接带动了当地的茶业产业经济,也使得济州岛茶叶成为较为知名的地方品牌。

在原本当地茶叶并不是很知名的情况下,政府选择结合韩国流行文化产业,将绿茶结合旅游推广出去,并带动当地多个行业的配合发展,达到如今的效果。济州岛茶业行业的发展给全世界茶业产地发展竖立了一个标杆。

印尼苏门答腊半岛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七大产茶之国,当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气候条件卓越,生物资源丰富,吸引全世界众多游客前往游览。

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屿,面积47.34万平方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岛上热带植被茂密,环境纯净,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印度尼西亚的重要产茶区。(来源:朱家茶行)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茶汤表面的泡沫是什么?

我们在泡茶时,由于水流的振荡,茶汤表面会产生泡沫,这就是---茶皂素。有人将它比作食物煮沸后产生的污垢,泡茶时要把它“刮”掉,其实是一种误解和浪费。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茶皂素味苦而辛辣,难溶于冷水,PH值5.6--5.7之间呈微酸性,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像茶皂素这样的糖苷类物质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是抗氧化剂,大蒜、洋葱中的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同样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功效。

泡茶时,经常会看到茶汤表面浮着一层“泡沫”,同时前面两三泡的时候“泡沫”更多。这些“泡沫”是什么?有人认为那是农药残留或者茶叶里杂质的残余,认为那是茶叶质量不好的表现。但实际上,茶汤中泡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存在一种叫做茶皂素的物质。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

茶皂素是什么?

早在古代,人们关注到泡茶时出现的泡沫,并将这种“白沫”视为一种精华。我国晋代(265—420年)杜育所住的《荈赋》里就有诗云:“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形容初次冲泡茶叶后,细轻的汤花浮上来,光亮鲜明好像耀眼的积雪,华丽灿烂又如欣向荣的春花一样。

现在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能产生这种“白沫”的物质叫做茶皂素。茶皂素又名皂甙,皂角甙,因其水溶液以及振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似肥皂溶液那样的泡沫,故有“皂甙”之名。皂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90多科500多属的植物中。这些植物包括常见的大豆、油茶等油料作物,也有人参、党参、七叶一支花以及甘草、沙参、白头翁等名贵中药材。另外,一些海洋生物如海星也能分泌皂甙类物质。

茶皂素是山茶科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苷化合物,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的混合物,基本结构由皂苷元、糖体、有机酸三部分组成。茶皂素具有山茶属植物皂苷的通性,它是一种熔点为223~224°C的无...

来自 icepohe  2018-10-31
top